還記得第一次有環島的念頭,是我剛從大學畢業,當時看了一部電影《練習曲》,影片結束後,散場的燈光亮起,胡德夫〈太平洋的風〉曲子伴隨著謝幕的文字,悠悠地唱著,彷彿再等一下,太陽出來之後,隔日旅程又將繼續。因為心嚮往之,我展開了首次環島旅行。在這趟過程,細細地體會臺灣,跟旅途中遇見的人事物。環島結束後,雖然稱不上找到自我這麼地有意義,但能去了解自己成長的這塊土地許多樣貌,也串起了對每個鄉鎮的片段記憶,那是非常有趣的感受,也奠定了每隔一段時間,都會將自己丟到大自然裡的習慣,單純地看、放空地走,重新整理自己心情。
來到池上,總有許多不同的選擇,若走至中華路,轉進這條隱密小巷弄的街角,會看到一間小巧可愛的三角窗餐廳,外頭是白色圍牆,門窗以滿滿花草點綴,雖然散發濃濃歐式小館的氣息,但店名卻是充滿中國風的「水也上居」,讓旅人還沒走進裡頭,就能感受其可愛、清新的特色。
熱氣球緩緩飛過天際,不像飛機離地面如此遙遠,也沒有直升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響,它穩定地、安靜地在空中劃出一道幅度往前飛行,彷彿乘載著某種重要的東西。熱氣球飛行員-達亥說:「對我來說,熱氣球就是夢想成真。」
勇龍,是個土生土長的池上人,高中後到台北讀大學,退伍後,剛回到池上的他,對未來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,索性先到爸媽經營的民宿幫忙,適逢社區大學選擇他們的民宿做為上課地點,課程則是咖啡講座,在這因緣際會下,他成了一個認真的學生,積極地認識咖啡豆、學義式沖煮、拉花等基礎技術。三個多月的課程結束後,勇龍就此與咖啡結下不解之緣,甚至買了一套二手咖啡機來自我學習,聞著濃濃咖啡香的當下,他有了當咖啡師的念頭。
一整年,池上的田園風光隨著四季有著美麗的變化,而居住於此的人們,各自懷有美好的理想、或現實的考量,有新的旅人加入,也有人們暫時離去,畢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會那麼完美,但,都會留下彼此足跡,也會獲得許多養分;去年底,池上來了一對特別的情侶,來自法國波爾多的青年Louis與台灣女孩Annik,熱愛自由的兩人一起流浪世界各國四年多,最後回到台灣,來到池上開了一間充滿獨特風格的店「巫露派派」,賣著他們最愛吃的法式鹹派。
移居池上五年,在花蓮農會的邀約之下,承接了11位農民的採訪與拍攝工作,也因此更加有機會與理由去拜訪這些農友,好好的認識自己所吃的食物,以及聽聽農民種植這些農特產品的心路歷程。
然後在這週末花蓮農會邀約了許多在地的農民到新竹展售,也藉此機會讓大家能夠近距離的認識農民,去了解這些食物的來源,農會也舉辦了許多的活動,能夠讓大家在展售會現場透過食物來認識地方!
「這片175公頃的稻田,沒有住家、沒有電線桿,是很多有心的農民特意保留下來的。」漫步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間,梁大哥淡淡地說:「農家人離不開土地,對我們來講,最重要的就是守護這塊土地。」梁大哥因為對土地、對農民的感情,跳脫經營米廠的思維,轉而凝聚了池上,讓社區、土地、藝文,更為繁盛,把「我好」變成「我們好」,深耕出最美的莊稼藝術風景。看他爽朗的笑容,也期待他的下一步,套句他口頭禪「我們池上農人,不習慣看人家的背影啦!」
來池上居住前,東部獨特的風光就深深吸引了我,每每環島時,總會在台東多逗留一會,幾個常拜訪的鄉鎮裡,若說池上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明媚的田園風光,鹿野遍布寧靜的原始感,那麼關山就是充滿時光的痕跡,它曾經繁華過、也沒落過,現在回歸到一種平衡感,往日街景完整地保留,搭配新的活力,有許多美好都能讓旅人細細品嘗。
紅烏龍製作上重萎凋、重發酵、重攪拌、重烘焙,其特色在於茶湯呈現橙中帶紅,並略帶茶深琥珀色之色澤,明艷靓麗,氣息上有蜜味與果香,口感甘醇,茶質厚重具熟果香,滋味醇厚圓滑,也因為富有活性又耐泡,故放熱喝香氣四溢,但當做冷泡茶引用時,風味與甘甜又更為明顯。
「做有機就是一種堅持。」因此他仍堅持初衷,持續地溝通,甚至身體力行幫附近農民除草,就是希望他們能少噴除草劑,他說雖然真的很累,但他心裡覺得很踏實,有一種對土地的使命感在支持著自己;回來種田,轉眼三年時間過去,現在電光做有機米的農民也變多了,有些人也願意開始一小塊田地嘗試有機耕作,其中不少人的確是被他的熱情影響,慢慢重拾有機的理念。
蔡班長翻炒海鹽,邊說「我常鼓勵年輕人回來,若他們願意學,我願意教。或許不只做鹽巴啊,還有其他可以做的事,但就是要堅持。」喜愛分享的長者,在東海岸用鏟子翻起太平洋的海水,翻起部落的元氣,也有了人生新使命。
育佳麵店賣的是內門外省麵,也就是白麵搭配小白菜,一般外省麵攤都會有個滾燙的大圓筒湯鍋,這湯鍋上有兩個半圓型的鍋蓋,分別放著清水及大骨湯頭。煮麵時,老闆會熟練抓出大小碗份量的麵條丟到湯鍋內,時不時用舀湯的長鍋杓,將鐵蓋翻上蓋下或掀這蓋那的,眼睛盯著麵條的軟硬,抓好時間丟入青菜;等待時雖然頗餓,但每次看那有規律的煮麵節奏,總不自覺看得出神。
「我們的菜單其實是大地給的,透過點綴,把食物最美好的原味呈現出來。」在餐廳,沒有浮誇的擺設、或是昂貴的空運食材,卻有傳統24節氣設計出的菜單主題,實現了尊重大地、最自然的料理方式,也為長濱帶來不同的餐飲文化。
清譽說「斷樹、石頭、漂流木、那些要被丟掉的東西,透過親手改造,讓它們都能再次被利用,就是我民宿想傳遞的精神」看他閃閃發光的眼神,這棟民宿是他努力後實現的夢想,也是他的大玩具,每個由他親手打造的小角落,都能感受到手作的溫度與用心。